海外医疗与国内的高低差
来源:郑州痛风风湿病医院
很多人都觉得,现在信息流动这么大,很多国内的医生都去过国外进修,很多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以海外医疗和本土医疗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据了解,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虽说现在对于造福世界的医疗技术是有一定开放性的,但是《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也同时限制国外技术的新鲜程度,同时中外医疗的侧重方面也是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这就导致了中外医疗的高低差。
海外医疗
单单讨论药剂方面,在中国,创新药准入面临的阻碍,第一个是注册批准。新药为两类,一类化学药,一类是生物制品,如抗体药、免疫球蛋白等。分开来看,化学类药品的新药,拿到临床准入证(CTA)大概需要17、18个月,也就是一年半的时间。一个新药从实验室研发出来,到社会上进行临床实验,光等待准入证就需要花1年半的时间。由于药品在中国上市和获得报销的滞后,患者用药慢了大约8年。而关于创新药,07-09年日本一类新药每年上市30个左右,美国是25个左右,中国不到10个,而且还在呈下降趋势。从新药研发来说,每一个新分子需要13亿美元的投入,而中国每年能够上市的还不到10个创新药。另一方面,中国的仿制药疗效对比国外新药有些也并不是十分的乐观。
另一方面,本土的医疗规范与国外的存在大差异,这点可以举个例子,在国外医务人员知道化疗会伤害生殖腺,所有未生育的适龄男女,医生都要问他们是否想在化疗前预先保留卵子或精子。这一人性化的举措在中国还很缺乏,通常中国医院通知未婚未育的患者化疗是不会提供这方面说明。在国内人们喜欢在医院里有认识人,这样还能看真正看病不错的医生,而在海外就不会如此,因为人们的文化习惯不一样,大家都认为自己觉得好的不一定就适合别人,所以一般不会干预别人的生活。而国外医生的学习考核以及上岗要求都很高,基本上在正规机构就绝不会遇到医疗骗子。
而且遇到真的急事,国外的医生也真的能急人之所急。有个美国老人,有一天感觉自己心脏不舒服,也没有预约就去找自己的家庭医生要求看病,医生那会儿正忙呢,助手就要求他预约,要不就去看急诊,老人急了,老人急了说:“我现在就很不舒服,如果我出事儿了怎么办。”结果还真是心脏病挺严重的,最后做了搭桥手术。
如果说,海外医疗的起点高与本土,所以技术上的差异是必然的结果,引进海外医疗的先进技术是本土医疗的当务之急,那么相信每一位通过海外医疗的患者都会觉得,怎样最大程度,最人性化地帮助病人则是本土医疗需要向海外医疗学习的另一方面了。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